本帖最后由 BG0APD 于 2017-11-9 16:44 编辑
国际电台二期扩建工程为了适应60年代国际短波业务的迅速发展,与报路移频化、话路单边带化的技术发展趋势,1960年邮电部决定,扩建新疆国际电台,后由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压缩基建投资,曾一度停顿。到1965年二期工程重新上马。
二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新建一个大型发信台,安装大功率技术先进的单、双边带发射机12部,安装10×12天线交换开关两座,架设远程短波天线48副。收信则在原收信台机房增装三重分集单边带接收机11部,双重分集移频接收机6部,四路单边带终端机4部。扩建控制台、配线系统、天线交换系统与天线共用设备。新架设天线(同相水平、双菱、鱼骨等)共18副。同时增设米泉一乌鲁木齐、昌吉一乌鲁木齐地下信号电缆,与一期工程数设的电缆构成迂回通路。
二期扩建工程自始至终贯彻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完成装机任务的指导思想,组成自己的装机队伍,完成全部收、发信设备及附属设备的扩建、安装、调试任务。1966年底由邮电部派出验收小组对二期工程进行验收:经过查验资料及检查抽测,确认装机、调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出厂的技术指标。
新疆国际电台二期工程于1967年1月正式投产使用。由于“文革”的影响,二期扩建工程是在寂静的气氛中投产的,不像一期工程投产时那样隆重热烈。但在当时特定条件下,能排除种种干扰,按时完成任务,确是难能可贵。经多年运行证明,扩建工程技术上是合格的,质量上是可靠的,能与一期工程设备互补、互备,构成了国际广播通信完整网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疆国际电台担负着越来越繁重的通信任务,为我国与欧、非、美几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无线通信及广播宣传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孙大宽,1933年生,原新疆无线通信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刘德润 编辑
|